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优秀项目案例集——工业制造案例之八 | 数精融合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16 17:36:48  来源:本网  点击量:70

钢铁行业整合是推动钢铁行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重组有助于减少产能过剩、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进步,并提高行业集中度、企业效益和竞争力。但由于企业重组面临流程、管理、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协同效应成为重组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数据治理”为基础,通过重构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集成100余套系统数据,拉通重组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生产基地、不同上下游的业务系统,实现营销与生产协同、库存与发运协同、物流与服务协同、多环节工艺协同质量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减排降碳,推动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image.png

1 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是打造工业大数据平台,构建行业数据共享流通能力底座。汇聚集团内部各基地企业管理系统(ERP)、生产执行系统(MES)、工业控制、能源环保检测等100余套系统数据及供应商、物流、港口、客户等外部供应链数据,通过数存、数成、数典、数现、数智等套件,为数据的采集、汇聚、存储、加工、服务、治理、展现、运营等提供一站式工具集合服务平台。

二是打造多类数据应用,助力企业转型提质。依托工业大数据平台,形成供应链协同应用、双碳模型及碳足迹、汽车钢数字材料基因图谱、盈利能力预测、穿透式管控体系等典型应用,解决产业链协同效率低、工艺复杂“不透明”、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等问题。

三是建立完善安全治理机制,保障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存储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安全溯源等手段对本钢大数据平台进行安全加固。通过实施数据分类分级、严格的授权管理、存储加密、数据脱敏及审计追溯等措施,提升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敏感数据及一般内部管控数据的安全管控能力。

四是注重数据要素赋能,探索多元应用场景。通过对库存结构、库龄结构、发货效率等数据综合分析,实现在制品及产成品库存降低40余万吨,原燃料库存降低47万吨等成效。通过盈利能力预测,分析最优生产路径及销售接单路径,指导生产排产,辅助营销并制定销售及服务策略,吨钢物流成本降低15.46元,实现累计额降低1.15亿元。此外,通过封装本钢供应链金融数据产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易,不仅实现了赋能本钢,而且解决了合作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普惠金融的落地。

五是推出差异化服务,打造可持续运营模式。对内,增强产销协同、采购与生产协同、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管控协同、子企业间生产协同等能力,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对外,为大中型钢铁企业提供数据利用咨询和实施解决方案,聚焦于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链协同、数据治理、智能决策、定制化服务和生态构建等关键领域,与上下游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共同构建开放、协同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信息来源:国家数据局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