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第二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之二十二 | 数据支持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

发布时间:2024-10-23 17:41:12  来源:本网  点击量:128

"8月29日,国家数据局会同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第二批28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第二批案例在注重发挥以数据解行业发展难题、促行业效益提升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数据来源合规、治理有效以及依靠先进适用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流通等内容,彰显数据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应急救援是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措施,高效精准的数据能有效提升灾情感知能力、帮助及时制定应急处置决策和强化救援疏散科学管理。针对国内外地震、洪涝、滑坡等灾害应急响应处置中存在的灾情快速分析能力不足、精准预测预警难等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地面卫星应用中心和甘肃省科学数据中心等20多家机构,构建了跨部门数据联动共享机制,创建了数据工程灾害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多源数据接入、确权、治理、流通、聚合和应用,提升了灾害应急处置速度和能力。

  一是汇聚融合灾害应急响应数据。联合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等,形成了针对灾害应急的跨部门数据汇聚机制,高效支持高分、资源等多种卫星数据的接入以及遥感数据的空谱融合、时空融合,构建了覆盖灾害高发区域的地质灾害、水文、气象、人口和卫星等本底数据资源约300TB。

  二是实现灾害应急响应数据可信流通。建立覆盖我国主要减灾机构的区块链可信联盟体系,发展了基于共识信任机制的“确权认证-版本管理-可信共享-溯源追踪”服务新模式,推动灾害观测数据、制图产品和灾损报告等成果的安全流通,形成了良性可持续的数据减灾防灾发展格局。

  三是提供基于“十大数据工程”的灾害应急响应服务。基于“数据+AI+模型”技术研发的多机构联动响应、应急响应、灾害演变分析等十大数据工程技术,灾害发生后可快速圈定灾害区域、划定数据范围,建立专题数据模型方法。例如,通过制备洪水、地震等灾害的空间分布,快速分析受灾情况,科学预警次生灾害的发生,合理调配救灾资源,形成数据驱动的灾后应急响应支持能力。


image.png

  2024年6月广州梅州洪水淹没区(面积152.1668平方千米)空间分布


  该平台在灾后4小时内,可快速接入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等20多家机构的灾害应急响应数据。目前,平台已支撑新疆、青海、甘肃、四川汤加火山、叙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地60次地震、洪水、滑坡的应急处置,为灾害研究机构和管理人员提供了6PB数据服务,加快了灾情分析,增强了快速救援能力,有效降低了应急响应成本。



信息来源于“国家数据局”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